一提到职业摄影师,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昂贵而专业的器材。
其实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,不少爱好者的装备已经相当精良。那么和职业摄影师相比,我们的照片究竟差在了哪儿?
本文将以Instagram上最热门的风光摄影师 @MaxRive 为例,从4个方面解析我们和大神的差距。
1 对拍摄内容的深度理解
无论是人像,风光还是静物,对拍摄对象的深刻理解,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热爱,和长期的深入实践。一幅好的作品,在拍摄之前需要做多少专业细致的准备,这是很多人很难想象的。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,随随便便到现场就拍出大片了。
以风光摄影为例,可能准备计划期长达半年甚至数年。同一个景点,可能一年之中,水位、天相、花期等等恰到好处的拍摄机会就只有几天,如果不懂的话就只能撞运气了。
比如下面一张Max的作品,要拍出位置恰到好处的银河拱桥,月光照亮的山峰,以及积雪覆盖的地景,就需要仔细的计划拍摄时间。
季节、潮位、花期、星象、云雾、极光概率、火山活动等等都需要了解;
普通游客、摄影师和当地人的照片、攻略、游记、路线都要细读分析;
平面地图和3D地形图上,反复模拟现场机位,甚至多次前往实地考察。。。
一张好的风光作品,拍摄前做的工作可以很多。
除了准备工作外,摄影师对内容的深刻理解,还反应在了构图上。
普通人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而摄影师,看到山的时候就会想:
这座山的形态和方位是怎样的,哪个角度、什么时候的光线照出来立体感最好?
山附近有哪些可以衬托的前景?村镇、花丛、湖泊还是峡谷?
比如下面一张图,就是普通的Ama Dablam峰游客视角:
而下面的构图,则出自Max大神之手。前景瀑布带来的空间纵深感,流水与岩石的质感对比,以及暖色山峰与冷色地面的互相衬托,都让这幅作品脱颖而出。
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其他摄影领域。
没有真正社会人文关怀的摄影师,很难成为优秀的纪实摄影师。
自己不是时尚达人的摄影师,也很难拍出优秀的时尚人像作品。
没有和儿童的长期相处经历的摄影师,也很难让好动宝宝们乖乖听话,拍出全网热门的儿童影片。
2 投入程度
在网络上搜索“EBC徒步”,出来的照片,几乎都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的白天拍摄的。毕竟在海拔五千米的地方徒步已经很辛苦,还要早出晚归的拍摄就太虐了。
再来看下职业风光摄影师的拍摄时间,晚上9点,凌晨2点,早上6点等等。。。完全是早出晚归,高负荷运转。
除了拍摄时间的差异,职业摄影师在某一个地方的深耕程度和拍摄次数,也是爱好者难以比较的。
毕竟只是爱好的话,一个地方去一次就够了。但职业摄影师不行,近的地方可能隔三差五就会去拍,才能增加遇到好天气的概率。
远的地方也是会去拍好几次,甚至每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前去探索和带团,可以发现很多独特的机位。
3 前后期技术
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。职业摄影师,需要对各种前期技术手到拈来,后期技巧更是要了然于心。
例如下面一张Max的大奖作品,前期就需要用到复杂的景深合成,以及多张接片技巧。
又比如下面一幅图,不仅需要克服前期的大光比难题,后期在色彩、质感和影调上的统一和把握,也需要相当的技术。
4 美感和风格
很多时候,我们和大神们后期的差距并不是在技术上,而是在美感上。同样都是用曲线、图层、蒙版,修出来的照片,漂亮程度可能千差万别。
新手修图常见错误:不管三七二十一,狂拉全局饱和度、清晰度、锐度,高光-100,阴影+100。。。
大神修图之明暗引导:
用亮度引导读者的视觉。不需要突出细节的地方,不但不能提高阴影,反而还要压暗。
大神修图之色彩控制:
色相上和谐,饱和度上适度。
光有美感还不够,统一的美感,大量的积累,长期的实践,才能形成摄影师独有的风格和辨识度。
壮观的日落全景,前面站着一个帅(zhuang)气(bi)的徒步者,一看到这类照片,我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Max Rive。
总结
总而言之,普通爱好者和职业大神的差距,更多的是在对内容的理解、投入程度、技术水平以及美感风格上。
当然,对内容的理解、投入的程度,需要漫长的积累,没有捷径。但是技术水平以及美感风格,如果有好的老师教授,却是可以快速进步的。
因此荷兰顶尖风光摄影师Max Rive,携手摄影教学达人托马斯,推出了《MaxRive风光后期揭秘》中文系列课程,不仅会用视频详细演示后期技术,还会用PPT仔细阐述修图思路和美学原理。
其中的第二课《魔幻风格风光修图》,将于本周日在千聊直播上线,原版售价79美金(540元),现在特价79元人民币。
https://m.qlchat.com/topic/210000483544288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