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是三维的,照片却是二维的。要在一个平面上表现出三维世界的立体层次,需要摄影师从绘画理论中,汲取空间纵深感的表达手法。

本文将依次讲解遮挡、纵透视、线性透视、空气感等,几种摄影中常见的空间表现方式。为了更好的阐述理论,托马斯得到了几位一流户外风光摄影师的允许,在文中使用他们的视觉大片作为例子,在此感谢。

20011500.jpg

《燃烧》,作者:曼联,https://manunited.tuchong.com 


1. 遮挡与纵透视

假设下面这张简化示例图,是我拍摄的一张照片。如果我告诉你右边绿色的山峰,实际在更远的地方,你很可能会觉得莫名其妙。

这就是一张典型的缺乏层次感的照片,如果我们不在前期构图时采取一些措施,就很可能拍出这种很平的照片。

20011501.jpg

那么有哪些手法可以表达空间感呢?

第一种方法非常的简单,叫做“遮挡”。也就是用一个物体遮住另外一个物体。这样读者就会明白,那个被挡住的、轮廓和整体不完整的物体,一定是在更靠后的位置。

例如上面的情况,我可以往左边走个几公里,此时红色的山把绿色的山给挡住了。这样我拍出来的照片,山之间的层次关系就很明显了。

20011502.jpg

在长焦摄影中,由于后面会讲的线性透视效应很不明显,因此遮挡就成了表达空间纵深的关键手法。

20011503.jpg《雪山幻境》,作者:Thomas看看世界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上面这张长焦雪山照片,就是非常典型的通过“层层遮挡”来表达空间关系的例子。1标识的岩石,挡住了2处的云雾,云雾又遮住了3处的雪山,雪山又把背后蓝天遮挡。岩石、云雾、雪山、蓝天,通过层层递进、互相遮挡的方法,前后关系非常清晰。

20011504.jpg

再比如下面这张200mm镜头拍摄的远景,冰川、碎石和人物、云雾以及雪山的纵深,也是通过遮挡(以及后面会讲的空气感),来进行表达的。

20011505.jpg

《喀喇昆仑背夫》,作者:汗斯,https://tuchong.com/502209/

除了遮挡,在古典绘画中,画家还常用纵透视的形式,来表达层次感。

所谓纵透视,就是近的放在画面低处,远的放在画面高处。在摄影中,要拍出纵透视效果很简单,只需登上高处,提升机位即可。

比如前面的情况,我可以爬到山上,或者放飞无人机,这样拍到的画面,红山在下,绿山在上,也会让读者理解这两座山的前后顺序。

20011506.jpg比如下面这张圣托里尼的教堂和远处的小岛,就使用了纵透视。通过较高机位带来的景物纵向分布,来增加空间感。

20011507.jpg

《黄昏的浪漫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当然,既然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表达空间感,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,照片的三维顺序就更加明白无误了。

20011528.jpg例如下图,蓝冰、黑色冰川、薄雾、远山和天空从下到上纵深排列,同时层层遮挡,虽然是平面的图像,我们也可以从纵透视和遮挡关系中,看出场景的立体空间感。

20011508.jpg

《远山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遮挡和纵透视都可以通过前期改变相机机位的方法来实现,摄影师在构图时不妨多加思考。

例如要拍摄一片森林和后面的小山,如果我们在平地拍摄,低机位造成了物体互相遮挡,体现了一定前后关系,但纵深感表现不足。

20011509.jpg如果我们登上山顶高处,这样森林和山峰拍出来一上一下,纵深关系有了,但完全分离的景物,空间感还是差了一点。

20011510.jpg最好的拍摄机位,可能是在半山腰不高不低的地方,既拍出了遮挡,又体现了纵透视,森林和小山的层次感提升了一个档次。

20011511.jpg摄影中,并不是机位越低或者越高就更好的。恰到好处的构图,同时利用多种空间表现手法提升层次感,考验了摄影师的前期功力。

再来仔细对比观察一下下图,或许你就能理解摄影以及绘画中,遮挡和纵透视的精妙效果了。

20011529.jpg

2. 线性透视

在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艺术中,线性透视在绘画里大量的被应用,直接导致国外摄影师在拍摄时,很喜欢用大广角构图,突出线性透视的方式来表达空间层次。

20011512.jpg

线性透视,简而言之讲就是“近大远小”,原本平行的线条,在向远方延伸时会不断的会聚,直到在灭点处汇合成一个小点。

在摄影中,我们常用汇聚线、重复缩小以及夸张前景这3种方式,利用镜头(特别是广角镜头)来突出线性透视下的前中后景层次。


2.1 汇聚线

汇聚线的拍摄,就是要利用场景中向远方延伸会聚的线性物体,来突出空间感。

例如下面这张大白天顺光拍摄的图片,虽然光影立体感不强,但是这条向远方不断延伸会聚的小路,却给照片带来了纵深感。

20011513.jpg《慕尼黑的春天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道路,河流,桥等等,都是天然的汇聚线,在前期构图时取入他们,不仅可以拍出引导线,还能极大的提高照片的层次感。

20011514.jpg《风暴》,作者:曼联,https://manunited.tuchong.com 

有时这些汇聚线并不明显,需要摄影师用心发现。比如你能看出下图中用到的汇聚线吗?

20011515.jpg《万壑奔流》,作者:JOYOU'S EYES,https://joyou.tuchong.com

摄影师巧妙的利用天然的礁石和水流,拍出了一根根汇聚线,既引导视线到了远方的岩石和落日,又利用线性透视,表达出了三维空间感。


2.2 重复缩小

线性透视的一大表现,就是近大远小。因此如果我们在构图的时候,特别是广角拍摄前景时,如果能发现一些重复的物体。那么这些重复的物体,会在画面中,由近到远的不断缩小,就可以表现出空间感了。

例如下图,摄影师在构图时取入了一大片鲁冰花,这些原本差不多的花,在画面中却是不断变小的,这样读者就能感受到这个不断向远方延伸的三维空间。

20011516.jpg《山花似海》,作者:Pan Weihao,https://panweihao.tuchong.com 

下面这张图,前后景的实际距离不过十来米,但是在广角的作用下。重复的正方形鸟居,不断的变小,这样我用重复缩小的方法,结合鸟居的互相遮挡以及小路的汇聚线效果,很好的体现出了照片的空间感。

20011517.jpg《京都鸟居》,作者:Thomas看看世界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只要善于发现,自然和生活场景中,有很多不断重复的物体。在前景中加以利用,空间感自然而然的就表现了出来。

20011518.jpg《踏浪寻梅》,作者:JOYOU'S EYES,https://joyou.tuchong.com


2.3 夸张前景

在摄影中,摄影师常常采用低角度、接近拍摄的方式,利用近大远小的线性透视,夸张的表现前景物体大小,从而让观众理解物体间的前后关系。

比如下图,低角度拍出来的前景礁石,竟然比画面右上角的人还大。这种错位的大小关系,让读者立马就理解了他们的前后空间顺序。

20011519.jpg《巨人之路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夸张前景的关键,是要找到原来相对较小的物体,在画面中表现得和背景中原本较大的物体更大或者差不多大。通过画面表现和人类认知的错位关系,才能体现出透视空间感。

例如下图,我只是左边画几个圆,右边画一些小的椭圆。你是不可能从这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大小中,找出他们的空间关系的。只有我告诉你(或者你看出来)左边是石头,右边是三个小人,你才会感受到这种关系。

20011520.jpg

如果你的照片中,建筑很大,汽车很小,符合人类的认知,那么这种关系是很难让人看出他们的前后距离的。

只有如下图一样,帐篷、雪山、银河这些大小千差万别的物体,在画面中却表现出差不多甚至相反的大小比例时,人们才能认知出他们的空间前后顺序。

20011521.jpg《冰川之夜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
3. 空气感

在绘画中,画家也常常使用一种叫做空气感的东西来表达层次。比如近处的物体会画的清晰、鲜艳、锐利一些,远处的物体,会画的朦胧、淡雅、模糊一些。

在前期拍摄时,我们可以利用空气中自然的颗粒(比如清晨的雾气、中午山间的水汽、城市的雾霾等等),自然而然的拍出空气感。

20011522.jpg

《迷幻雷尼尔》,作者:史炎冰,https://tuchong.com/408037/

在后期中,我们也常常对远处的景物进行减清晰度、经典柔化、高斯模糊甚至后期添加云雾的方式,来营造空气感,从而增加照片的层次立体表现力。

20011523.jpg

《雪山月色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
总结

1. 摄影师在合理的构图角度,可以利用遮挡和纵透视来突出层次感。

2. 我们可以汇聚线、重复缩小以及夸张前景这3种方式,利用线性透视的原理来表达空间感。

3. 近处清晰鲜艳,远处模糊暗淡的空气感,也是摄影中常见的前后纵深表达手法。


练习

一张层次分明、三维立体的照片,往往会使用上面提到的多个空间表现手法,你能在评论区,说出下面3张照片都利用了哪些方法吗?

20011524.jpg

1.《轻舟已过万重山》,作者:史飞,https://shifei.tuchong.com

20011525.jpg

2.《晨光中的蒲甘》,作者:托马斯,https://thomaskksj.tuchong.com 

20011526.jpg

3.《夏特古道》,作者:曼联,https://manunited.tuchong.com 


最后再次谢谢各位风光大神提供配图。

本文知识点,节选自我的知乎Live《摄影构图:美,也有方法论》

https://www.zhihu.com/lives/794529410060541952